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我院手足显微外科完成山东首例肋软骨移植治疗少年重度距骨软骨损伤
发布时间:2023-07-12 14:43:06 发布科室:宣传部 发布人:张晨

15岁的小王刚刚顺利的升入高中,但他却一点也喜悦不起来,因为右踝关节反复的疼痛、肿胀已经困扰他一年之久。一年前,生性活泼的他,运动中崴脚,并没有引起重视,但一年来踝关节反复肿胀伴疼痛时有发作,由于升学压力大,一直等中考结束,才到当地医院就诊。


当地医生瞠目结舌,小小年纪的他,距骨软骨的损伤程度已经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整个踝关节距骨一半的关节软骨都退化,还形成了杏壶大小的空洞,随时都有整个距骨坏死塌陷的风险,稍有不慎,孩子就要变成瘸子,这对15岁花季的少年来说,无疑是灾难性。


由于患者年龄小,病变范围大,程度重,当地医院建议小王的父母转诊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去求诊。这可愁坏了善良淳朴的两口子,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去北京上海看病谈何容易。经四处打听,他们听说我院手足显微外科病区主任董全宇尤其擅长足踝部复杂疾病的诊疗,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不远千里前来寻医。


周一一大早,小王的父母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董全宇主任的诊疗结果。董主任仔仔细细地检查了小王的踝关节,又在外院带来的胶片上认真思索一番,斩钉截铁的说,这孩子需要手术,这个病能治,有办法保住关节。小王的父母当场就热泪盈眶,看到了希望。

经过一下午精心的准备,董全宇主任在第二天晨会,向手足显微外科丁小珩主任汇报了病历,并提请了全科会诊。丁小珩主任表示,从医数十年也从未见过小小年纪就如此严重的距骨软骨损伤。这种程度的距骨软骨损伤治疗,传统方式都是行踝关节融合手术,此方式针对高龄患者尚可获得较好疗效,但这毕竟是个15岁的少年,盲目的行踝关节融合术,势必会丢失大部分踝关节功能,未来孩子的步态,奔跑,跳跃,甚至下蹲都会大受影响。

丁小珩、董全宇、汪建、李天宇等专家展开了激烈讨论,董全宇主任把距骨软骨损伤的最新研究文献进行了分享,发现肋软骨移植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已应用于临床,肋软骨移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临床技术,利用肋软骨易塑性,骨量大,硬度适中等生物特点,来修复距骨软骨损伤鲜有报道。这个大胆的想法,立刻得到了丁小珩主任的肯定,他指出,软骨移植是小范围距骨软骨损伤常用的办法,但该患者缺损面积大,传统股骨内侧髁等取骨量难以满足,髂骨骨膜替代形成纤维软骨远期效果不佳,而肋软骨同样作为透明软骨,组织相容性更好,且自体骨量大,国内已有同行做了相关研究,预后效果良好。

尽管手术方案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但细节决定成败,董全宇主任为了更好的减小创伤,更好的塑形肋软骨,又与青岛医学3D打印专家孙允龙医生充分沟通,术前予以计算机模拟成像,精准测量,3D打印预制截骨导板和植骨块模型,提高手术的精准度,最大限度避免副损伤。

7月4日下午,手术顺利进行,首先胸外科崂山病区王栋教授亲自操刀,依据术前规划的病损大小,切取适量肋软骨备用,切口仅3公分。紧接着,董全宇主任按照术前规划,一步一步的实施,病损范围已接近整个距骨关节面地一半以上。在完整切除病损后,董主任小心翼翼的依照事先打印的模型,对肋软骨进行雕刻。为了避免二次去除内固定的创伤,董全宇主任特别采用了先进的可吸收性骨钉来进行植骨块的固定,移植骨块于原有距骨完美结合。在经过4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结束,出血仅几十毫升。


据悉,这项技术目前在山东省内尚属首例。董全宇主任介绍,我院骨科在张英泽院士的带领下,目前针对膝关节、踝关节等疾病,采取保膝、保踝治疗技术先进,实力雄厚,尤其是非融合踝关节治疗,我院名列全国前列,全省首屈一指。(手足显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