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院区成功开展首例药物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发布时间:2023-12-14 14:40:36 发布科室:宣传部 发布人:张晨
近日,我院西海岸院区心血管内科联合核医学科成功开展了首例药物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为冠心病相关微小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提供了更为精准的诊断,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患者,男,52岁,发作性胸闷、憋气9月余。患者平素身体一般,既往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最高达180mmHg,行冠脉CTA示:心脏肌桥,三支冠脉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右心房增大,室间隔增厚,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主动脉瓣轻度狭窄,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以往单纯通过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心肌缺血是临床医生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诟病之一,也是制约核心脏病学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进一步明确该患者有无微小血管性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及缺血部位、程度、范围等情况,团队决定使用新一代高选择性的腺苷A2A受体激动剂“瑞加诺生”行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这一项前沿的“核”技术来帮助患者!
在心血管内科廉哲勋主任及核医学科王振光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由西海岸院区心血管内科与核医学科率先开展了此项工作。为确保该患者检查的顺利实施,李健主任、王倩倩博士与刘彬主任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检查计划和全流程监督程序。
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执行程序操作和规范的心电监护,全程评估患者情况并做了详细的数据记录。患者顺利进行了检查,获得了优质的心肌灌注显像图像和半定量心功能参数,最终诊断患者为微小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检查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证明了该药物的安全性。
李健主任介绍,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但冠状动脉解剖狭窄与心肌缺血常存在不匹配,这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心肌缺血,除了与狭窄程度相关,还与血管供应的心肌范围大小、是否存在瘢痕、侧支循环以及斑块的性质相关。因此需要在PCI之前对心肌缺血进行评估,可以采取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负荷主要有运动负荷和药物负荷。运动负荷对于部分老、弱、病、残者常不适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在药物负荷中,目前临床应用的负荷药物有潘生丁、腺苷和多巴酚丁胺等,但都有不同的局限性。前两者不宜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及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后者不宜用于高血压患者。瑞加诺生是高选择性的腺苷A2A受体激动剂,不仅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而且操作方法简单,仅需一次静脉推注;较少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和支气管收缩,所以是临床较安全的心脏负荷试验药物。
随着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流程越来越规范,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对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药物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作为评价缺血心肌的探照灯,能够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心血管内科西海岸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