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院区多学科协作救治胆总管多发结石患儿
发布时间:2024-11-08 10:28:29 发布科室:宣传部 发布人:张晨
当父母带着体重不足15Kg的5岁付宝在青岛市各大医院辗转1月余时间再次回到我院时,看着被病痛折磨的日渐憔悴的女儿,爸爸妈妈是既心疼又焦虑也暗自后悔当初没有早下决心。
回想这1个月就医历程,付宝最初因腹痛就医,当地医院诊断为胰腺炎,胰腺炎在儿童本就发病率低,而经过一系列检查,原来付宝胰腺炎的根本原因是儿童非常少见的胆总管结石所致胆源性胰腺炎。
经过多方打听,付宝父母带着孩子慕名就诊于我院儿童内分泌消化科王彩霞主任医师。鉴于患儿病情特殊,我院即刻启动多学科会诊,消化内科曹彬主任团队、小儿外科团队、放射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共同研究讨论。面对儿童发病率非常低的胆总管结石,起病急,进展快,易并发急性感染、胆囊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方案有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外科手术治疗两种。而外科手术创伤大,而ERCP作为内镜下治疗优势突出,经各专家团队讨论结果,ERCP无疑是付宝最好的选择。但ERCP操作技术在儿童开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儿童消化道腔道小,发育不完善,管壁柔软,且内镜操作耐受性及配合度差,加之无适合儿童专用的十二指肠镜,有术中出血、穿孔、手术失败等风险,且术后有胰腺炎加重等并发症可能性,并需全身麻醉下完成,对操作技术要求更高。
最终,多学科与家长充分沟通后,建议行ERCP治疗。家长仍顾虑ERCP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希望保守治疗,而付宝就诊时已经有胆总管扩张、胆囊炎情况,很显然保守治疗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反复与家长沟通,无奈家长仍顾虑手术风险,最终带患儿离院,期望寻求保守治疗方法。结果可想而知,在青岛各大医院辗转半月时间,看着孩子日日腹痛,连睡个安稳觉都不能实现,日渐消瘦、伴随呕吐,肝功出现异常、胆红素值升高时,付宝父母终于意识到ERCP是解决付宝病痛最理想的方案,态度由最初的纠结、怀疑转为坚定不易。
面对再次返回的付宝,儿童内分泌消化科王彩霞主任团队、消化内科曹彬主任团队对付宝病情重新进行评估。离院2周期间,付宝胆总管扩张程度有所加重,最宽处接近1cm(正常儿童4-6mm)。目前胆总管结石、胰腺炎诊断明确,且出现胆总管炎、胆囊炎也在加重, ERCP手术刻不容缓,当然也面临更大挑战。术中发现由于乳头部位炎症水肿及位置、角度问题,导致导丝插入非常困难,反复尝试,团队成员都无奈闪过放弃的意念时,曹彬主任仍坚持、反复尝试调整不同角度,终于成功插入,看到乳头口有大量墨绿色脓性浑浊胆汁和泥沙样结石流出的瞬间,大家如释重负,所有的坚持在那一刻变得值得。经过球囊反复清理胆总管,探查后再次造影,未见异常,置入鼻胆引流管一根,患儿病痛终于解决,术后3天康复出院。
该患儿为青岛市ERCP手术史中年龄最小病人,也是我院消化内科、儿童内分泌消化科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我院ERCP手术进入新的儿童时代。我们将有能力为更多胰胆管疾病(胰胆管合流异常、胆管扩张症、胆总管结石、胆管扩张症、慢性胰腺炎等)患儿排忧解难!(儿童内分泌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