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青大附院成功召开科研项目合作及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5-01-22 10:30:25 发布科室:宣传部 发布人:陈凯

近日,青大附院成功召开科研项目合作及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会议邀请程京院士团队、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青岛科技大学成果转化中心领导及专家对接交流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医院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会前根据各方需要提出问题,特别是成果转化中的痛点问题、存在的短板。会上针对性集中讨论,打破学科间知识盲区和壁垒。会后请专人跟进分阶段孵化、转化项目。以终为始的原则,让合作项目有组织、有方向、有转化的进行。引导专家积极探索和开展可转化、能转化的研究。

 

科研与外事工作部刘静副主任向各位领导、专家介绍我院科研项目创新进展及获奖、专利、成果转化、高水平论文等情况。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合作与对接交流让更多专家受益,不断提升我院科研转化能力。

 

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吴桐向大家展示和介绍中心建设情况。目前中心承担五院区(黄岛、市南、崂山、平度、登州路)、三大科研平台(动物实验室、生物标本库、中心实验室)及下设28个研究室所的科研管理工作。面向全院开放,同时负责医生、博士、硕士研究生等科研实验规范化操作培训任务,为全院的科研工作搭建好平台做好支撑。现已协助全院专家完成多项科研课题、高水平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她表示,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引领下,中心将本着“围绕临床问题需求为导向”,做可转化落地的创新研究。希望通过本次合作对接交流会,让临床专家与基础专家充分合作,向程院士团队多学习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启发和收获。

 

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韩燕主持会议并做“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政策解读”报告,为提高大家科研合作意识,强调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转变创新思路,根据国家政策解决如何转?怎样分阶段孵化项目等问题。

 

韩燕副主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无论是临床还是基础的专家,大家普遍认为科研难,转化更难!特别是多次走访对接跟进转化项目后,分析大家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忙于临床工作对科研政策不了解,特别是一些利好的激励措施,大家都是一知半解或完全不知道。其实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山东省再到大学、医院,还是为大家制定许多激励办法。十分有利于科研人员开展转化研究,但许多人未能正确理解,导致错失机会或研究搁浅。故为大家分析和解读成果转化新政策背后传达和释放给研究者的新机会和新方向,“着人先鞭、先人一步”才是创新的根本价值。她鼓励大家一定大胆突破自我设限,积极“向尚”,崇尚科学家精神,当研究进入转化阶段确实会超出我们所学知识体系范畴,这时若不寻求帮助或自我跨学科提升知识体系,再好的创新,再有意义的研究也只能是止步于完成考核。故邀请程院士团队来我院合作交流,从更高的视角为大家开拓思路,寻找成果转化创新点。

 本次会议同时也邀请青岛科技大学成果转化方面的专家们现场指导,学习他们是如何先行先试用好政策实现成果转化落地产出。“青科大”模式已被写入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本次邀请专家曾受邀中央电视台采访,作为先进典型榜样学习。科技成果转化排名青科大稳居全国前列,青岛市召开专题会学习推广。故邀请他们为我们经验分享实战经验,现场答疑解惑。同时进行项目对接转化,橡胶、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均为科大优势。

 

程院士团队工程中心李立超主任详细介绍了程京院士主要从事的基础和临床相关生物技术研究与转化工作,在生物芯片研究中有重要建树和创新。站在国际生物芯片研究前沿并结合国情,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疾病预防、诊断和预后分子分型芯片技术体系,领导研制了基因、蛋白和细胞分析所需的多种生物芯片,实现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线配套仪器的国产化,并打造了以中医智能诊疗装备、分子本草和情志调理等中医现代化为核心的大健康管理平台。获国内外发明专利共300余项。曾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其中呼吸道病毒检测,在疫情期间做出重大贡献,受国家表彰嘉奖。他表示,芯片中心的耳聋芯片技术研发已实现临床转化在全国包括北京、上海等各大医院应用,帮助无数耳聋患者脱离病痛。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包括构建了基于AI组方的中药新药创制模式,探索了一条全新的中药新药临床研发途径。还有能够预警疾病监控健康的目诊仪设备,在华西医院等全国各大医院和体检中心得到广泛使用和科研应用。

 

会上,李立超博士还介绍了单细胞时空组学测序新技术,单细胞时空组学是当今医学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手段,也是生物芯片中心科研服务的核心工具,程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单细胞设备为国产单细胞领域和临床单细胞研究带来了新一轮革命。该技术应用领域涉及细胞图谱绘制、类器官、生殖发育、干细胞、血管老化、血管异质性、肿瘤异质性、肿瘤免疫治疗、疾病机制研究等,中心已连续七年成功举办单细胞领域高规格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会议第二部分共遴选出5项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对接交流。首先临床专家项目路演汇报。

 

骨科(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在张英泽院士领衔,马学晓主任的带领下骨科团队在科研创新能力、临床技术方面都走在前列。科研团队王天瑞代表发言向与会专家展示讲解目前正在开展的科研课题,会前经讨论筛选3项技术可与程院士团队精准对接。在转化模式和未来应用方面还需支持。程院士团队专家表示该项目创新性强,技术还需深入打磨可对接。

 

中医科扈国杰主任从学科总体情况、学科科研能力、亚专科建设、科研困惑及需求四个方面进行汇报。扈主任科研意识较强为全科室人员的发展谋篇布局,会上真诚而迫切的提出,希望对外更多交流与高层次平台对接,聚焦更前沿的技术,规划更长远的科研方向,引导科研人员形成合力,让中医科科研团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为中医科年轻医生打好基础选好方向。她表示,前期对接资料中提到程院士开发分子草本库及AI智能系统项目非常感兴趣。刚聆听李立超博士的报告已大致清楚科研思路和定位,希望会上分组讨论时具体问题再对接。李立超主任提出中医是目前国家布局重点发展战略,与AI智能连接是必然趋势,成果转化前景广阔。

 

小儿推拿张锐主任作题目“小儿推拿智能化研究的创新思路与探索”报告张主任从小儿推拿特色学科入手,多年来一直坚持临床应用转化研究,特别是临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成为她科技创新的种子,她心系病人考虑如何让小患儿们少受药物伤害弘扬传统手法治疗,如何把推拿技术与时俱进智能化开发,小投入大产出。她向大家展示她多年积累专利20多项,部分专利已制成产品小样但还不完善,还需进一步检测、中试等环节。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给予好评,青科大材料学专家给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后期可以协助完成产品的初模检测及中试等面向市场反馈和需求,再优选材料继续研究反复测试。

 

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海“人工智能在药物基因组学领域的应用”科研项目汇报介绍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也提出目前面临的临床痛点与挑战。希望与院士团队多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将现有的研究向临床方向转化。

 

任贺院长领衔关于胰腺癌相关肿瘤的研究从基础到临床转化应用,课题组做大量工作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得到患者及同行专家的认可。科研团队高超博士代表做课题汇报。

 

青岛科技大学刘玉梅主任分享成果转化成功案例。刘主任将青科大的创新做法和大家分享,再结合实际案例取得的成绩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转化的价值和意义。青岛科技大学庄涛教授分享项目转化实操过程中的真实经历和注意事项与大家共勉。会议进行精准对接分组讨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会议通过专家报告、项目路演及课题汇报等形式,全面展现了程院士团队及青大附院临床、基础专家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转化创新点,实现转化项目精准对接。感期待进一步合作与交流,为临床孵化转化出更多、更好的项目,服务病人福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