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 我院当选青岛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主委单位
    2024年12月21日,青岛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专科分会换届大会顺利召开。青岛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管军教授、副秘书长张韬、刘源老师出席,经大会投票选举,产生显微外科学专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成员53名,丁小珩教授当选主任委员,王正丹、刘育杰、张云峰、张春龙、屈志刚、赵敦旭、袁光海、袁超、崔庆达、解维峰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根据专科分会工作需要,叶发刚教授担任本届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吴彩风同志兼任本届专委会秘书。 同日,第七届显微外科专科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和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主任委员丁小珩教授作题为《脑淋巴分流术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初探》的精彩授课,为全市显微外科通道带来专业领域内新技术分享。 12月28日,青岛骨科大会手足显微外科分会场显微专题,张英泽院士亲临会场并讲话,他十分关心专业未来发展,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全体显微外科同道就显微外科专业领域肢体淋巴水肿的手术治疗与康复、断指断肢再植手术经验、传统皮瓣与穿支皮瓣等国际国内显微外科专业领域内热门技术、高难度复杂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发布时间: 2025-01-06 | 来自:宣传部
  • 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技术革新,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在医学领域,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近期,病区副主任刘冰的专项进修成果,为科室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 2024年9月至11月,刘冰副主任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进修,专注于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学习。12月份,刘冰副主任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科室,立即将所学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他运用超声引导下的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10余例操作,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规操作,常见的穿刺部位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根据最新指南推荐,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其次为颈内静脉,最后是股静脉。然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由于靠近胸膜腔,存在引发气胸的风险,尤其是当进针过深时。目前,科内仅有少数医师掌握此锁骨下静脉穿刺,多数情况下选择颈内静脉穿刺。 与此相比,腋静脉穿刺则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腋静脉位于锁骨外,是锁骨下静脉的延续,较粗大,且位于胸廓外,是穿刺的较佳选择。由于穿刺全程在胸壁外,不易伤及胸膜顶,因此气胸风险较低。在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能更清晰地显示静脉和动脉,减少误伤动脉的几率,且静脉随呼吸的变化程度小于短轴平面,极大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颈部需要绑有气切寸带,这易对颈内静脉造成压迫,增加静脉导管打折、感染等风险。而腋静脉置管则完美地避开了这种情况,便于护理,极大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在于帮旭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杨硕副主任的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也取得了显著成功,并带来了丰富的科研产出。目前,科室已能够开展ECMO、DFPP(双重血浆置换)等多种先进技术,为平度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的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们坚信,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科室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重症医学科  刘冰)
    发布时间: 2025-01-03 | 来自:宣传部
  • 高质量发展 | PICCO2技术引领重症监护新篇章
    在重症监护领域,精确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指导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在于帮旭主任的带领下,在杨硕副主任、田红森护士长的主持下,医护团队于2022年成功开展了平度地区首例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2: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2)技术,填补了平度地区相关技术的空白,为众多危重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极大提高了平度地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开展技术近3年时间,已累积成功开展技术100余例,取得了显著的医疗和社会效果。 PICCO2作为一项先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它结合了脉搏轮廓分析和经肺热稀释技术,能够简便、精确、连续地监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变化和血管外肺水等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为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心脏功能、血管状态以及肺水肿严重程度的准确数据,是各型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该技术为目前重症领域唯一可监测血管外肺水等多项指标的技术。 重症医学科配备的PICCO2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产品之一,它在PICCO plus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监护。该系统不仅可以同时监测心肺功能,还较大程度地摆脱了以往主要依靠经验的容量管理模式,使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管理实现了客观化、数据化、实时化。 PICCO2技术的成功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在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症容量监测及管理的新内容,提高了危重病综合救治能力。同时,这也标志着平度地区容量管理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PICCO2技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例如,重症医学科平度病区收治的一位88岁多器官功能不全、反复心衰,因感染加重导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救治中,医生通过PICCO2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等指数,并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此外,PICCO2技术还适用于被施行较大手术而需要进行心血管方面监护的病人,以及持续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监测的所有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在感染并多脏器衰竭、严重感染的早期治疗与管理、通气模式的评估和优化、高风险外科手术患者的术中监护等方面,PICCO2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PICCO2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仅提升了院区重症医学科的技术水平,更为广大危重患者带来了福音。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PICCO2技术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治疗服务,共同书写重症监护领域的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5-01-02 | 来自:宣传部
  • 我院新生儿科张沂洁博士获得GMs中级会员资格
    近日,我院新生儿科张沂洁博士获得GMsHome(GMs家)中级认证会员资格,成为青岛市第1家、全国第51家“GMsHome”中级会员评估机构。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GMs)是全球最先进的早期评估技术,通过录像记录婴儿清醒愉快状态下的自发运动,该项评估对患儿无任何伤害,预测脑瘫发生的整体敏感性可高达98%。临床实践表明,GMs在3月龄内就能捕捉到早期脑瘫的“蛛丝马迹”,超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大大减轻了脑瘫的发生和残障程度,解除了家长对脑瘫的担忧。中国妇幼司发布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已将全身运动评估纳入了新生儿的随访内容,《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将全身运动评估纳入了A级推荐级别。 我院新生儿科在省内率先成立“超早产儿亚专科”和“新生儿脑损伤亚专科”,我院也是危重症新生儿和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成功救治了许多超早产儿和重度脑损伤的新生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GMs)的开展满足了这些危重新生儿对神经系统发育早期预测的需求,来自于威海、日照、潍坊的高危新生儿都慕名而来进行全身运动评估,及早干预,预防脑瘫。 2023年“应用全身运动(GMs)评估预测高危新生儿运动发育结局”已通过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审批,目前已开展700多例,指导了早产儿的早期康复治疗,早期运动异常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5月时均可明显改善。 新生儿科每周二、周四设有全身运动评估专家门诊,家长需在评估前,调整好患儿状态,保证拍摄时患儿清醒、无哭闹、无饥饿,以保证评估顺利完成。
    发布时间: 2025-01-02 | 来自:宣传部
  • 平度院区在青岛市医药卫生项目评选中荣获佳绩
    为加强医学科研工作,促进医疗水平提升,平度院区积极参与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开展的2024年度青岛市医药卫生科研项目申报和评选工作。近日,青岛市卫健委公布2024年度青岛市医药卫生科研项目面上和青年项目,平度院区成功获批8项,拟资助总金额16万元,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4项,获批项目总数同期增长2.6倍,实现该项目数量上的新突破,体现了平度院区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 本次评选中,平度院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葛均华、耳鼻咽喉科主任葛瑞锋、皮肤科主任陈宏泉、创伤外科吴晓淋分别荣获面上项目,乳腺外科贺微、皮肤科陆晓鸥、耳鼻咽喉科曹君扬、医学研究中心房芯羽分别荣获青年项目。 本次项目评选汇集青岛市各大医疗机构的优秀人才,面向医药卫生的应用研究,包括西医临床、公共卫生、中医药三个领域的项目。平度院区申报项目充分考虑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研究质量等多方面,全面检验申报人的科研综合能力,本次申请工作不仅是对院区科研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推动院区科研创新,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一步。 平度院区始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展现了院区研究基础和科研实力的不断进步。展望未来,平度院区将进一步推动科研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注重人才培养,为院区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1-02 | 来自:宣传部
  • 绿色行动,医废先行——崂山院区成功举办“医疗废物管理标杆科室”评选活动
    为强化医疗废物管理实效、推动节能降耗工作,2024年12月,崂山院区护理院感处联合院区医务处、安保后勤处开展了 “绿色发展始于心,创于行——医疗废物管理标杆科室”评选活动,以提升全院区医废管理意识与医疗安全水平。 活动前期,由陶昊副院长带队,联合院感专职人员、医务处、安保后勤处负责人深入各科室进行细致督导。依据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标准,从分类的准确性、收集的规范性到储存的合规性等多方面入手,助力各科室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活动方案公布后,各科室积极响应,共有12个科室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评选现场由崂山院区护理院感处主任张宏岩主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各参赛科室全方位展示了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执行力度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最终,共8个科室凭借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的卓越表现荣获“医疗废物管理标杆科室”称号。 颁奖仪式于12月30在崂山院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副院长陶昊、蔡金贞共同为获奖科室颁发荣誉证书。陶昊副院长鼓励获奖科室再接再厉,持续创新管理模式。同时,希望其他科室以获奖科室为榜样,激励更多科室积极参与到医疗废物管理与节能降耗工作中来。未来,院区将持续优化管理,努力打造更加绿色、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崂山院区护理院感处)
    发布时间: 2024-12-31 | 来自:宣传部
  • 我院成功举办神经康复专科联盟第二次学术会议暨语言障碍新进展学习班
    为了更好地推动神经康复医学整体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半岛区域神经康复联盟医院的临床康复服务能力和康复技术水平,12月28日,我院神经康复专科联盟第二次学术会议在西海岸院区门诊五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会议还同期举办了“语言障碍新进展”学习班。 会议由康复医学科西海岸病区主任孟萍萍主持,西海岸院区医务处主任田少奇出席会议并讲话、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强作为神经康复专科联盟理事长进行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和新一年的工作计划部署,各联盟医院的医师、治疗师、护士代表约200人参加本次学术会议。 会议设置一个主会场、一个培训班和两个分论坛,分别为“语言障碍康复新进展”、“康复专科护理技术”、“重症康复常用技术的应用与讨论”等不同方向的培训。 培训班在王强主任、孟萍萍主任、柏广涛副主任医师的精心组织下,邀请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二科主任吴东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四院耳鼻咽喉科嗓音中心负责人马玉龙教授等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围绕脑电非线性分析的临床应用、声带麻痹的嗓音康复等前沿热点和技术难题进行精彩授课及病例分享,我院言语—语言亚专业诊疗团队在王强主任及团队负责人柏广涛的指导下,亚专业团队杨传美、扈罗曼等核心成员从言语失用症的机制及康复策略、肉毒素注射在发声障碍中的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儿童发育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训练系统简介及操作演示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培训班内容精彩纷呈、实用性极强。 本次学术会议打破以往办会模式,创新性地在神经康复专科联盟学术会议中开设康复护理分论坛,“康复护理”分论坛与“重症康复”分论坛并驾齐驱,为整个学术会议增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分论坛在孟萍萍主任和葛萍护士长地带领下重症、吞咽亚专业团队核心成员任明磊、宫阳阳、安贝贝、杜伟朋、张秀华分别针对意识障碍气切患者的心肺康复管理、重症康复中体位管理的运用及吞咽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吞咽管理、气囊管理、声门下正压训练、氧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等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做专题讲座。来自全省各联盟医院的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及交流,现场学术气氛浓郁,互动积极,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在神经康复专科联盟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大会盛大召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同仁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良好的专业风貌,必将对推动联盟单位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我院作为神经康复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将一如既往发挥带头作用,组织更多的学术交流活动、疑难病例讨论,为联盟医院的康复同仁交流经验、传播康复新思路和新理念提供平台和机会,共同促进联盟医院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康复医学科西海岸病区 张秀华)
    发布时间: 2024-12-30 | 来自:宣传部
  • 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二〇二四年第十二次理论学习会
    12月26日,青大附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二〇二四年第十二次理论学习会。 会议由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党委书记、青大附院党委书记蒋光峰主持。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节选)等有关精神。 中心组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就学习内容进行了讨论。   青大附院党委副书记姜卫东发言。他表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思想保障。 青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邢晓明发言。她表示,要以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方向,在深化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营造先进的医院文化和积极的发展氛围,通过推介宣传学科文化品牌、打造名医宣传矩阵、加强人文医院建设等创新举措,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医院发展“硬支撑”。 青大附院副院长蔡金贞发言。他表示,崂山院区将积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推进制度创新,注重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加强学科集群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强化生产安全管理,推动院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蒋光峰书记作总结讲话。会议强调,一要坚持党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医院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成效,持续强化支部品牌建设,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奋进动力、实践能力。二要进一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塑造特色鲜明的青医文化。要积极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将医院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融合,打造底蕴深厚、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和学科文化品牌。三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要推动医疗技术持续创新发展,以国家级科研项目为抓手,发挥学科能动性,夯实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多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 2024-12-27 | 来自:宣传部
  •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崂山麻醉科召开院史学习恳谈会
    为庆祝建院126周年,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引导员工参加医院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根据医院工作要求,崂山麻醉科召开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主题的院史学习恳谈会,恳谈会由麻醉手术室党支部书记董河主持,科室全体人员参加了恳谈会。 董河同志首先讲述了医院创建初期麻醉科的简陋条件与先辈们的艰辛努力,如手工制作简易麻醉器具、在有限资源下完成高难度麻醉任务,展现出了前辈麻醉人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随后,支部委员刘爱杰同志为大家分享了分享不同历史时期科室面临重大挑战,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麻醉保障,以及新技术引进时的突破与创新,这些经历沉淀为科室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室青年医生表示深受前辈奉献精神感动,将以更严谨态度提升专业技能,为科室发展贡献力量。经验丰富的医生同事们提出借鉴历史经验,加强科室内部协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团队战斗力。大家还探讨如何将院史文化融入科室文化建设,通过教育活动让新成员更好地传承科室精神。 董河同志总结强调,院史是科室发展的根基与动力源泉。展望未来,麻醉科将继续秉持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在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迈进,为医院发展和患者健康福祉不懈努力,续写辉煌篇章。(麻醉手术室崂山党支部  韩文雅)
    发布时间: 2024-12-27 | 来自:宣传部
  • 重症医学科特邀专家助力标书精进 国自然申报工作加速推进
    12月20日,为全力推进重症医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自然)申报工作深入展开,在2024年重症学术年会上,特别策划了标书修改与指导专题活动。活动邀请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德昌教授、中华医学杂志社编辑部副主编霍永丰教授、北医三院ICU副研究员冷玉鑫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副主任曹玉教授、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陈曼教授、青岛大学沈晓丽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郝浩教授等多位省内外顶尖科研领域的专家莅临现场,为科室医护人员的国自然申报标书提供精准指导,旨在全面提升科室国基金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和竞争力。 本次活动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重症医学科科研成果的总结展示,更是对未来科研方向的一次重要规划。会上,重症医学科主任邢金燕首先致辞,强调了国自然基金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及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意义,并表示科室将全力以赴,争取在2025年的国自然申报中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专家们对标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阅和修改。他们结合自身的科研经验和国自然评审标准,对标书的选题创新性、实验设计严谨性、研究方法合理性、预期成果可实现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和指导。同时,专家们还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标书、如何提升中标率等问题与重症医学科医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陈德昌教授指出,标书应紧扣国家健康战略需求,突出研究的临床转化潜力;冷玉鑫教授强调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建议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细化研究方案;沈晓丽教授则从统计学角度,对如何合理设置对照组、样本量计算及数据分析给出了具体建议。霍永丰教授从高水平期刊审稿的角度强调了项目的创新性,严谨性及科学性问题。曹玉教授从临床研究项目的申报角度出发,强调了科研项目的可转化性,实用性及真实性。陈曼及郝浩教授分别分享了自己成功申报国自然项目的宝贵经验。 此次国自然申报推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重症医学科医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为科室的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室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科研环境,鼓励创新思维,力争在2025年的国自然申报中取得优异成绩。未来,重症医学科将继续加强科研合作与交流,不断推动学科的创新与发展。(重症医学科 蔡施霞 邢金燕)
    发布时间: 2024-12-27 | 来自:宣传部
  • 腹部超声科崂山院区召开院史学习恳谈会
    为回顾我院126年发展历程,传承和弘扬医院文化,增强科室凝聚力与向心力,腹部超声科崂山院区于近期组织召开了院史学习恳谈会。 会议由崂山病区主任李建省主持,科室成员积极参与发言讨论,一起回顾了医院的历史沿革、重大事件、科研成果等,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资料、讲述身边优秀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回顾了医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通过此次学习,科室成员对医院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医院文化认同感,大家深刻体会到“博学慎思,笃行亲民”的院训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大家一致认为,要紧密结合科室特点,将医院文化贯穿于医疗服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科室整体服务水平。同时,要深入挖掘医院历史中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树立榜样,激励科室成员不断追求卓越。 李建省主任总结发言,并对科室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他强调,要持续加强医院文化学习,不断提升科室成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要加强科室团队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室发展;要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超声科崂山党支部  李书琴)
    发布时间: 2024-12-26 | 来自:宣传部
  • 青岛市医院协会肿瘤防治与科普管理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2024年非小细胞肺癌内科靶向治疗新进展及全程化管理学习班
    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由青岛市医院协会肿瘤防治与科普管理专业委员会、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联合主办,我院承办的“青岛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青岛市医院协会肿瘤防治与科普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24年非小细胞肺癌内科靶向治疗新进展及全程化管理学习班”在青岛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探讨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诊疗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我院邱文生教授、于壮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青岛市医院协会肿瘤防治与科普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红梅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研究所所长周清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教授、上海胸科医院张岩巍教授等国内肿瘤领域的顶级专家出席并授课。 我院副院长蔡金贞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青岛肿瘤学科建设近年来实现了迅猛发展,规范化诊疗水平显著提升。我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始终致力于推动肿瘤专科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本次大会将以学术交流为契机,聚焦临床热点问题,拓展科研创新思路,加强区域间专家的联系与合作,推动青岛市肿瘤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近年来,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的提升及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提高,离不开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和多学科合作的推动。他希望本次大会能为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能,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会议围绕肺癌精准治疗及全程化管理,涵盖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多角度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于金明院士带来《肺癌放射免疫新进展》的精彩讲解,深入解析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前景。周清华教授分享《肺癌脑器官特异性转移分子机制及功能蛋白》研究,聚焦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杨帆教授带来《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进展和新趋势》,梳理了围术期治疗策略的最新动态。孙勇教授分享《抗肿瘤治疗的纳米靶向递送研究》,展示了纳米技术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此外,多位专家围绕靶向治疗包括EGFR、ALK以及罕见靶点的治疗及耐药、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报告和研讨。沈毅、矫文捷、马学真、吕静等多位专家参加会议。 李红梅教授总结指出,本次会议通过高水平学术报告和思想交锋,展示了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进一步推动了肺癌规范化、全程化管理的发展,促进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融合,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持。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院以及青岛市医院协会在推动肿瘤防治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为山东乃至全国肿瘤诊疗规范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肿瘤内科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团结各方力量,共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智慧与力量。(肿瘤内科 李红梅)
    发布时间: 2024-12-25 | 来自:宣传部
  • 行政崂山第二党支部召开“弘扬医院历史 传承优良传统”医院文化恳谈会
    为庆祝建院126周年,弘扬医院历史,积淀优良传统。12月17日上午,行政崂山第二党支部开展医院文化学习恳谈会。会议由支部书记许凤主持,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陶昊参加了会议。 恳谈交流前,大家集体观看了庆祝建院126周年的宣传片《铸爱成光》。许凤书记指出,恳谈会不仅仅是一次与大家交流谈心的过程,更是结合医院精神的传承,相互勉励、共同提高的过程。鼓励年轻人要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努力提高,要有责任、担当、奋进的精神。坚信自己的努力都会有收获。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结合本职岗位及身边的楷模,发表感悟,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传承医院百年优良传统,不负历史使命。 陶昊副院长肯定了这次恳谈会的互动交流。号召大家要有“比、学、赶、超”的精神,多看别人的闪光点,不断完善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大家都是医院的中流砥柱,也是医院未来的希望,要传承弘扬青大附院优良传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行政崂山第二党支部  王向阳)
    发布时间: 2024-12-25 | 来自:宣传部
  • 高质量发展 | 平度院区新获国家卫健委“基层数字化智慧卫健运营服务模式与示范应用”项目课题立项并参与启动会
    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揭晓了备受瞩目的“基层数字化智慧卫健运营服务模式与示范应用”项目立项名单,平度院区检验科牵头的“胶东半岛县级区域检验医学中心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荣耀入选,成为全国仅有的12家获批医院之一!   12月21日,检验科平度院区主任伦立民教授专程赴京参加了项目启动交流会,并与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肖革新主任共同完成了项目签约,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迈入实施阶段。   根据《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的通知》,国家卫健委要求2025年底前要以县市龙头医院为主体,完成紧密型医共体和紧密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或城市医联体。今年底,青岛市启动了新一轮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提出了《青岛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旨在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逐步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服务差距。 平度院区检验科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和青岛市委的要求,立足平度,辐射胶东半岛区域,发挥地方龙头医院作用,探讨紧密型县域检验医共体建设路径,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真正落实并体现在检验学科,该课题旨在实现“村卫生室、二级医院、县市医院、医共体总院”四级检验医学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牵头构建平度市云检验与结果互认一体化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胶东半岛区域精准检验中心全流程建设与示范应用探索,制定县域医共体区域检验医学中心建设运营管理标准。这将推动分级诊疗、医防融合、智慧医疗和检验互认,促进胶东半岛区域检验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健康青岛”贡献力量!(检验科平度院区 路文斐)
    发布时间: 2024-12-25 | 来自:宣传部
  • 我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承办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山东省医师协会及青岛市医学会2024年重症学术会议
    12月20日,由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山东省医师协会、青岛市医学会主办,我院重症医学科承办的2024年重症学术会议在青岛成功召开。会议以“合作、创新、未来”为主题,邀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德昌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晓彤教授、全国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周翔教授及马晓春教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张西京教授、山东省重症质控中心主任王春亭教授等国内危重症领域顶尖专家出席并参加开幕式。 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刘斌致开幕词,对与会嘉宾和参会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重症医学专业在推动医院整体学科建设和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水平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为各位专家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重症医学科发展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开幕式上,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晓博教授致辞,他介绍并肯定了此次学会年会召开的重要性,高度赞扬了重症医学专科分会在我国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的重症联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山东省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任勇指出近年来我省在体外生命支持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对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要不断精进医术,勇于创新突破,努力提升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秘书长王绪华在致辞中全面回顾了重症医学分会开展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果,高度赞扬了重症医学工作者在早期康复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勉励重症医学分会继续做好深化内部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科研创新等工作,引领各成员单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山东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及青岛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邢金燕介绍自各学会成立以来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工作及ECMO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我院重症康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邢金燕主委强调ECMO技术作为重症医学科高精尖医疗技术的核心地位,同时强调ECMO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重症医学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以及科室的综合管理能力,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与高效协同。高效的组织构架、精细化的患者管理、以及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是提升ECMO技术管理的关键。关键技术的高水平开展是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的保障,但随重症医学科的不断发展,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不仅仅是让患者活下来,更是要患者高质量活下来,更好回归社会生活。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尝试,在前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与康复科的协作开展的重症康复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借助康复医学会重症分会在重症康复概念在全省不断普及推广。邢金燕主委强调,在重症医学与康复医学交叉领域,仍有大量临床规范、质控体系和标准化工作流程需要建立和完善。通过多学科协作,推动危重症治疗和康复领域的深度融合,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也将为重症医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重症医学科人始终保持开放和学习的态度,积极进行学科交叉并不断创新,专业发展一定会有更好未来。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会议采用专题讲座、病例思辨、Pro &Con、病例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陈德昌教授、侯晓彤教授、霍永丰教授、周翔教授、王岗教授、张西京教授及山东省内外各地市著名专家30余名进行授课。现场大咖云集,思维火热碰撞。为参会者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思路,进一步推动重症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共同发展。 为推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设置了科研专会。中华医学杂志社编辑部副主编霍永丰、北医三院ICU副研究员冷玉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副主任曹玉、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临床副教授陈曼等省内外专家分享了重症医学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重症医学科研的前进动态,也为临床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期两天的会议在掌声和激动中圆满落幕。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重症医学领域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动员。未来,将继续加强各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更适合重症医学领域的发展路径,推动重症医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我省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 2024-12-25 | 来自: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