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 世界压疮日 | 我院伤口造口委员会走近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被定为“世界压疮预防日”,旨在提高全球范围内对压疮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老百姓俗称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而出现损伤、溃疡甚至坏死。这一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在“世界压疮预防日”之际,我院伤口造口委员会在主委陆连芳的带领下于11月20日走进崂山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义诊活动,普及压疮预防知识,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 活动中,急诊外科崂山护理单元王淑云护士长向福利院的照护人员讲解《老年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普及压疮的成因、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提高大家对压疮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崂山护理单元那娜护士长为大家现场演示并指导了如何咳嗽的方式和方法,手把手的指导让在座的人员参与热烈。肝胆胰外科市南护理单元陆连芳护士长科普了《皮肤瘙痒相关知识》,随着气候的变化,老年人冬季皮肤干痒常见,这一科普得到了在座护理员们的认可。在集体讲座结束后,专委会的成员还来到患者的床边,现场查看失能人员、卧床老人的皮肤状况,并针对已经发生压力性损伤老人给予会诊,同时对于压力性损伤的具体预防方法给予了有效的指导。 世界压疮日社区义诊活动不仅普及了压疮预防知识,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还促进了医患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压疮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和社区组织提供了展示自身形象、提升服务水平的良好契机。     ( 肝胆胰外科市南护理单元  孙亚飞)
    发布时间: 2024-11-21 | 来自:宣传部
  • 崂山院区开展“世界胰腺癌日”义诊活动
    2024年11月16日是“世界胰腺癌日”。为提高公众对胰腺癌的关注,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呼吁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以预防和治疗这种恶性疾病‌,我院胰腺病诊治中心MDT团队举办了“万众‘胰’心,关爱胰腺健康”大型义诊活动。 义诊团队由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院长、我院胰腺病诊治中心任贺教授领衔,消化内科江月萍主任医师、胰腺外科胡骁主任医师、宋孟锜副主任医师、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王静副主任医师、病理科侯峰副主任医师、核医学科杨光杰副主任医师、放射科丁慧副主任医师、麻醉科刘爱杰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孙强副主任医师、消化肿瘤科曹连静主治医师、消化肿瘤/胰腺病诊治中心刘芳副主任医师以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实习护士等参加。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并现场发放宣传资料 自2024年8月以来,我院胰腺病多学科诊治团队,已开展多学科讨论近百次,为胰腺肿瘤患者制定了全程、科学、精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形成了在国内具有引领和示范性作用的胰腺疾病诊疗体系。 在医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胰腺病诊治中心将继续开展线下义诊活动、线上科普宣传活动。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胰腺MDT团队将会以更专业、更前沿、更精准、更便捷的全程医疗管理模式,服务于更多的胰腺疾病患者,谱写胰腺疾病诊治新的篇章。
    发布时间: 2024-11-21 | 来自:宣传部
  • 安全生产 | 神经内科平度病区举行“以’演‘筑防 防患未’燃‘”消防演练
    为加强科室消防安全管理,提升科室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11月20日下午,神经内科平度病区全体医护人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应急演练活动。 科室邀请安保后勤处李杨老师在模拟病区突发火灾的场景下,对全体医护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实操演示,内容包括介绍火灾预防的重要性、消防安全“四懂四会”、火灾逃生“三要三不要”以及对整个病区内所有消防设备设施及位置给与再梳理,尤其强调了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保养,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使用明火和电器,加强火源控制。旨在通过这样全面又形象生动的演练方式,让医护人员更加深入并全面了解消防知识,掌握消防设备操作技能,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 演练在神经内科平度病区主任滕继军、护士长范学宾以及科室安全员张佳佳的统一指挥下,演练有条不紊的进行,全体科室人员参与。演练结束后,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安保后勤处老师对演练做出评价,他们表示,整个疏散过程快速有序,大家配合默契,各尽其责,逃生有条不紊,但也存在些许问题,日后及时改进,总体来说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锻炼了大家的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做到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此次消防演练也为神经内科平度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消防安全课,为住院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以“演”筑防,防患未“燃”。(神经内科平度护理单元 杨娜)
    发布时间: 2024-11-21 | 来自:宣传部
  • 安全生产 | 平度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急救模拟现场练兵纪实
    为加强科室护理队伍业务素质,提升团队协作,全面提升团队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和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力,平度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举办了一场以多方面急救知识为主的急救模拟现场大练兵。 此次急救模拟结合体检中心实际工作场景展开,现场急救模拟操作项目除包括徒手心肺复苏、电除颤、呼吸囊、静脉留置针等常用的急救操作外,还有正确紧急转运患者模拟情景实战演练,通过模拟场景设定、临时设障与现场演练相结合方式全面考察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现场模拟人实操演示急救抢救过程及要点,让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实训演练,大家认真学习、仔细观摩并详细记录,对于有疑惑或是不熟练的环节第一时间提出问题并讨论最佳解决方案,展现出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 本次急救技能现场模拟实训,展现了团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了终身学习和团队协作配合的重要性,为保障科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注入新的动力。
    发布时间: 2024-11-21 | 来自:宣传部
  • 崂山院区开展“世界慢阻肺日”义诊活动
    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Know Your Lung Function”(知道你的肺功能)。该主题由全球慢阻肺倡议组织(GOLD)发起,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肺功能测试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肺功能认知,助力慢阻肺早诊早治。 我国慢阻肺患者群庞大,近1亿。每年约100万人死于慢阻肺。慢阻肺以“咳嗽、咳痰、气促、气短”为主要临床表现,随时间推移,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加重。及早发现与规范治疗对慢阻肺患者至关重要。虽然慢阻肺尚不能治愈,但早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可以帮助临床早期发现,促进早期规范治疗。今年在国家支持和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慢阻肺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世界慢阻肺日”来临之际,为增进公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认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2024年11月20日上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崂山病区在门诊大厅组织开展了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义诊科普宣教活动。 义诊现场,开展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义诊和健康科普宣教。帮助大众识别自身是否患有慢阻肺,是否处于慢阻肺早期阶段,帮助临床早发现,早干预,从而更好地延缓慢阻肺的进展。如果偶尔早起后刷牙时有痰、咳嗽或咽喉痒,尤其是吸烟者,应特别警惕可能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早期慢阻肺。如果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出现胸闷或气促等症状,这可能表明肺功能减退,应及时就医检查肺功能。 医护团队为前来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慢阻肺的防治知识。他们从生活习惯、饮食及运动等多个方面为群众进行专业指导,免费进行肺功能检测、测血压及查体。现场还向群众发放了慢阻肺的防治知识宣传手册。活动现场,前来咨询问诊的患者及家属络绎不绝,活动氛围热情高涨,大家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受益匪浅,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戒烟、学习肺康复训练、合理膳食,加强慢阻肺的防治。 我国是慢阻肺大国,患者人数高达一亿,与这一严峻患病形势相悖的是,目前公众对于慢阻肺的知晓率并不高,肺功能检查率低。时值“世界慢阻肺日”我们呼吁大家:共同关注慢阻肺病,提高疾病认知、做好规范诊疗。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加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崂山病区 崔宁)
    发布时间: 2024-11-21 | 来自:宣传部
  • 我院麻醉科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麻醉是外科手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全麻药物直接作用于脑,围术期脑健康是麻醉领域首要的科学问题。随着中国“三胎”政策落实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和老年患者在全麻下接受手术。由于婴幼儿发育脑和老年衰老脑处于全麻药物影响最为敏感的阶段,研究围术期麻醉对发育脑和衰老脑的病理机制将有助于理解年龄、麻醉、手术对脑功能的影响,可为围术期麻醉对发育脑和衰老脑影响的临床预警、诊断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且被Science 杂志列为未来亟待解决的125个前沿科学问题之一。因此,麻醉与脑功能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潜在的临床转化价值。 为了培育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构建完善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设立了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24年,该项目首次出现了围术期麻醉与疼痛研究方向的申请。 近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名单,我院麻醉科主任张磊教授牵头申报的麻醉与脑功能实验室(建设项目)成功获批(山东首个),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是我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院麻醉学科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在山东省进入引领行列。 与此同时,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批准张磊教授牵头成立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该学会将为全省麻醉与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经验分享的平台,为加快推进我省麻醉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张磊教授硕士毕业于培养山东麻醉人才的摇篮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潍坊医学院),在博士和博后期间分别师从同济大学康九红教授(杰青,长江,973首席科学家)和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谢仲淙教授(哈佛冠名教授),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接受医教研培养,专注在麻醉与脑功能研究领域并和交大医学院仇子龙研究员(杰青)开展合作,主持麻醉与脑功能领域基金多项包括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发表该领域SCI文章数十篇。 学术亮点包括: 1.利用单细胞测序解析了幼年猕猴重要脑区的神经细胞图谱(Science bulletin,2021,中科院一区,Top期刊;Neuroscience Bulletin,2024a);绘制了全麻药物影响幼年猕猴海马神经元单细胞转录组表达的图谱(Neuroscience Bulletin,2024b)。 2.揭示了一碳代谢失稳态在围术期脑健康中的作用。一碳代谢是由叶酸代谢和甲硫氨酸代谢组成。叶酸代谢主要和体内甲基化稳定相关。张磊教授首先发现临床常用的吸入全麻药物七氟烷能够降低婴幼儿患者血中的叶酸水平,随后使用幼年猕猴发现多次使用七氟烷可以引起发育脑内的叶酸代谢紊乱,使髓鞘发育关键基因的DNA甲基化增高,进而导致髓鞘发育毒性(eBioMedicine,2019;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全麻药物的髓鞘发育毒性这一概念。随后探索了全麻药物对婴幼儿精细运动能力损伤的机制,并首次关注了m6A RNA甲基化在七氟烷麻醉影响精细运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2022;中科院一区)。在以前揭示全麻药物引起神经炎症的上游机制(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13;中科院一区,麻醉学Top期刊)的基础上,通过代谢组学揭示了麻醉/手术引起了更多的5-甲硫腺苷(MTA)进入了甲硫氨酸循环的补救合成途径而不能发挥抗炎的作用,进而导致了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发生(Communication Biolog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3.揭示了糖代谢失稳态在围术期脑健康中的作用。使用老年狨猴发现了全麻药物激活脑内糖酵解并引起乳酸升高(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22,中科院一区,麻醉学Top期刊),而脑内乳酸的升高被后续研究证明和老年PND的发生密切相关。随后的机制研究中,首次揭示了麻醉/手术引起葡萄糖利用障碍后,果糖代谢的激活是麻醉/手术引起糖酵解激活和乳酸增高的原料(Anesthesia & Analgesia,2025,麻醉学Top期刊)。利用电化学传感检测技术,开展临床转化研究,就预测围术期老年PND发生的生物标志物研发了便携式和即刻现场检测的技术(Analytical Chemistry,2024,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围术期脑健康领域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力。 总之,山东省医药卫生麻醉与脑功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在围术期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山东省引领地位,这两个学术制高点将为孕育麻醉领域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学科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布时间: 2024-11-20 | 来自:宣传部
  • 平度院区成功举办感染病例管理案例比赛
    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入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全面提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年)》,近日,平度院区护理院感处顺利举办感染病例管理案例比赛,并于11月18日举行了颁奖仪式。颁奖仪式由平度院区副院长周军主持,平度院区院长孟冬梅、副院长姜政、周军以及院长助理徐浩颁奖。 在紧张而激烈的比赛中,选手们展现了临床科室对感染病例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疾病的进展,体现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提升。评委们对参赛选手的案例创新性及实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供了宝贵建议。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严谨的评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亚楠荣获一等奖,肿瘤科焦冬梅、综合儿科刘燕、温佳佳荣获二等奖,肾病科姜春晖、刘美莹、康复医学科陈玮荣获三等奖,妇科毛竹青、急诊重症监护室刘甜甜、重症医学科李钊、肝胆胰外科曲腾飞荣获优秀奖。 感染病例管理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专业的人员、全员的意识、科学的监测以及有效的沟通与协作。通过此次比赛,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同时进一步提高感染防控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学习进步,为医护人员搭建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1-20 | 来自:宣传部
  • 病理科成功举办2024全国乳腺病理菁英研修班(青岛站)暨第六届青岛乳腺病理年会
    为促进国内外病理同行间的交流,推动乳腺亚专科病理发展,由我院病理科主办的2024年全国乳腺病理经营研修班(青岛站)暨第六届青岛乳腺病理年会于 2024年11月9-10日在青岛成功举行。 我院病理科李玉军教授、赵鹏教授、王成勤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开幕式由赵鹏教授主持,我院院长李环廷教授, 四川大学原副校长、中华医 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步宏教授,我院李玉军教授分别致辞。     会议邀请了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中心李笑闲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杨文涛教 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刚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智弘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邢晓明教授、王成勤教授分别对乳腺叶状肿瘤病理新 进展、 欧洲病理年会 (ECP) 最新进展、临床关注的乳腺疾病病理热点问题及乳腺癌 精准分子病理诊断、 HER2 低表达判读等前沿领域进行了专题讲座和交流, 同时邀请 崔晶教授、 张蔚教授, 韦志永教授, 徐静教授, 胡晓彤教授, 刘慧教授, 李文凤教 授, 刘红云教授, 费晓春教授、任华艳教授, 徐嘉雯教授等多位省内外乳腺病理和临 床领域的知名专家, 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由薛卫成教授、李金范教授、郭晓静教授、 张云香教授及张淑坤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主持,为省内外病理同仁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一场非凡的学术盛宴, 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人参会,大家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新颖充实,聚焦前沿,立足规范,干货满满,给予了高度赞誉。     最后, 大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乳腺疾病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 医院杨文涛教授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本次青岛国际乳腺疾病病理学进展研讨会促进了病理科与国内外著名医院及专家的交流, 对青岛乳腺病理和多学科协作(MDT)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病理科)
    发布时间: 2024-11-20 | 来自:宣传部
  • 心血管内科西海岸党支部开展“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义诊系列活动
    2024年11月20日是第11个“中国心梗救治日”。“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这个日期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并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11月19日上午,心血管内科西海岸党支部在一楼门诊大厅开展义诊活动。 此次义诊活动由心血管内科病区主任李健、病区副主任杨斌,李姗副主任医师、王倩倩主治医师,徐虹护士长以及医护团队参加。义诊内容涵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的科普,对患者进行病情解释,血压测量等。不少居民也闻讯赶来,此次活动共义诊患者百余人,受到当地居民和外地前来就诊患者家属的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李健主任表示,心血管内科西海岸病区在院领导支持下,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上升,该疾病非常凶险,胸痛中心的建立,提高了救治能力。但是,我们仍需加强科普,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体检以及对突发状况的正确应对,有效降低心梗发生率。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心脏健康,守护每一个跳动的瞬间。(心血管内科西海岸病区)
    发布时间: 2024-11-19 | 来自:宣传部
  • 糖尿病与幸福感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西海岸病区举行世界糖尿病日大型义诊活动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宣传口号是“创造高质量的糖尿病生活”,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提高糖尿病筛查率、知晓率、血糖控制率及减少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整体幸福感,2024年11月19日上午,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西海岸病区在门诊大厅举办糖尿病日义诊活动。活动现场,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西海岸病区主任李成乾、副主任余霄龙、申黎艳主任医师,护士长徐淑敏、副护士长曹文,联合营养科开展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接诊约200人次,医护人员为前来咨询的群众免费测血糖、量血压、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进行骨密度筛查,并根据查体结果,给予专业的治疗、用药及管理指导。 医护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危害以及日常护理要点,深入浅出地普及了“糖尿病的两筛三防”知识,强调合理膳食和适当锻炼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提供糖尿病多系统并发症风险评估,增加大家对糖尿病的认识。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科学的健康指导,更用实际行动增强了大家的自我管理意识,降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危害,诠释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理念。 让我们一起携手,传递正确的信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高质量的糖尿病生活!(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西海岸病区)
    发布时间: 2024-11-19 | 来自:宣传部
  • 口腔颌面外科成功承办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口腔数字医学分会第二次学术会议
    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由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承办的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口腔数字医学分会第二次学术会议暨青岛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学术会议暨青岛市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学术会议在青岛顺利召开! 大会对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种植、正畸、内科、交叉学科应用中的数字化,智能化,AI辅助医疗诊疗等多个主题设置学术交流板块,参会代表近200余位,50位各个口腔专业及交叉学科专家在会议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其中有来自国内4所院校的5位顶尖专家做了大会的主旨发言。 11月16日,开幕式由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口腔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孙健教授主持,我院党委副书记姜卫东、口腔医学中心邓婧主任、终身医学专家李宁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书记沈国芳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张东升教授分别致开幕词。 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尚伟教授、卜令学教授、肖文林教授、杨建军教授、郑莉莉护士长率医护团队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上,沈国芳教授、刘云松教授、张东升教授、耿海霞教授、屠长河教授、王勇教授、赵悦教授等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分别作专题讲座。我院孙健教授、卜令学教授、肖文林教授、王双义教授、柏娜副主任、刘延山副主任、许尧祥副主任、郑莉莉护士长等专家代表我院口腔数字医学专家团队作精彩的学术报告。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掌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将会议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本次会议聚焦口腔正颌外科、颌面部肿瘤切除及畸形整复、轮廓整形、口腔种植、美学修复、美学正畸等方面数字化、智能化、AI化,多学科的交叉碰撞进一步拓宽了参会者的视野,为后期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口腔数字化医学领域学术水平的提升,对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刘延山副主任及许尧祥、徐泽先等人组成的会务团队严谨、认真、高效的工作,给全国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赢得了高度的赞誉! 11月17日,大会在口腔各界同仁的关注、见证、参与、好评中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 2024-11-19 | 来自:宣传部
  • 卫生宣教|平度院区综合儿科“爱知馨”开展“有爱、有未来”世界早产儿日义诊活动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旨为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健康。今年的主题是“有爱、有未来-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平度院区综合儿科举行了早产儿义诊、科普及袋鼠式护理活动,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早产宝宝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特意赶到平度院区参加活动,也有居家护理遇到各种问题的新手爸妈们,甚至有慕名前来查体的孩子。平度院区综合儿科主任胡素娟致辞,并介绍了综合儿科发展概况及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增加了早产儿家庭救治信心。 新生儿科平度护理单元吴剑烈护士长主持本次活动,小儿推拿张锐主任医师、儿童保健科尚艺懿医师对宝宝进行小儿推拿防病宣教和儿童行为心理指导。综合儿科副主任王高燕、刘丙花护士长讲解儿童秋冬季感冒的预防。党员和志愿者护士为宝宝测量生长发育指标,徐佳鑫、孙婉医师给宝宝们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健康指导并讲解如何识读Fenton生长曲线。产科平度护理单元吴继霞护士长为大家讲解了母乳喂养关键点,消除了宝爸宝妈心中的疑虑。携手助力早到天使健康茁壮成长。 活动最后,是家长们期盼已久的袋鼠式护理,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进入病区,护理人员将小宝宝裸体抱在妈妈们的胸前,进行宝宝与爸爸妈妈的亲密接触,同时,护理人员还给妈妈们进行了出院过渡期家庭照护知识的讲解,增加家属们的照护信心。 平度院区综合儿科开诊以来,已成功救治多名低体重超早产宝宝。日积月累的救治经验,让更多的突破成为奇迹,护佑更多早产宝宝健康成长。(新生儿科平度护理单元 吴剑烈 王婷婷 韩云梅)
    发布时间: 2024-11-18 | 来自:宣传部
  • 阑尾粪石不开刀,消化内镜有高招——内镜下子镜灌洗取石为急慢性阑尾炎治疗提供新选择
    阑尾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其中粪石梗阻是引起阑尾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粪石梗阻性阑尾炎,内科药物治疗往往效果差,易复发,以往常需手术干预。但阑尾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它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参与细胞与体液免疫,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疾病的侵袭,还可以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刺激肠管蠕动等,因此保留阑尾对患者健康有重要意义。那有没有既保留阑尾,又能治愈疾病的办法呢?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市南院区住院部收治了一位腹痛的中学生,孩子爸爸说“孩子肚子疼有1个月了,医院做了CT检查说有阑尾粪石,孩子正在读高中,学习时间紧,不想反复来院注射抗生素耽误上学,孩子也比较小,担心抗生素有副作用,也不想做外科手术切除阑尾,担心影响孩子的免疫力,所以想问问消化内科没有别的好办法”。 田字彬主任一直关注并鼓励开展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技术,毛涛主任、李晓宇主任在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由赵清喜主任带领的ERCP子镜团队毛涛主任、王小玮副主任医师在日间麻醉科同事的保驾护航和护理助手的密切配合下进行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即阑尾取石治疗。术中结肠镜顺利到达回盲部,通过阑尾口一次性子镜导管直视下顺利进入阑尾腔,在阑尾腔内进行诊断、灌洗、取石、引流等治疗,顺利取出阑尾粪石,术后患者腹痛明显缓解。不开刀、不打孔,即为患者清理出阑尾腔内的粘液及粪石,取得极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肠镜下联合子镜治疗阑尾炎适应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阑尾炎而未坏死穿孔者,包括阑尾粪石梗阻急性阑尾炎、阑尾炎反复发作、阑尾化脓腔内高压、阑尾腔局部狭窄、阑尾穿孔脓肿局部包裹等,手术全程经自然通道肠道进行,无需造影、没有辐射。作为消化内镜新技术,子镜技术能不仅治愈疾病,又保留阑尾,大大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如术后腹腔粘连、吻合口出血等)的发生,具有无创、无疤、恢复快、基本不影响日常活动等优势,是一种安全、微创、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打破了“手术才能根治阑尾炎”的传统观念,在阑尾炎的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创新无止“镜”,消化内科将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领域不断努力,不断前进,造福更多患者。
    发布时间: 2024-11-18 | 来自:宣传部
  • 有爱,有未来——新生儿科2024年世界早产儿日活动圆满落幕
    11月17日,阳光清丽,云朵舒卷,我院新生儿科成功举办“世界早产儿日”活动。 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孔心涓受邀参加早产儿日活动并致辞。孔院长指出,新生儿科是山东半岛地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设备先进,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雄厚,早产儿救治质量位居国内先进行列。新生儿科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吸引了省内外的病人慕名而来。早产儿是提前到来的小天使,他们都非常聪明、健康,拥有美好的未来。孔院长与现场已长大的“早产儿”们亲切交流,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院儿童医学中心姜红主任作为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带领新生儿科走过栉风沐雨的十余年,成功救治无数早产儿,圆了众多家庭的团圆梦。姜红主任作为早产儿们的“姜妈妈”,用很多成功的例子,给早产儿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病区主任刘燕向家长朋友们详细介绍了科室医护团队救治早产儿的能力与技术,让家长们对早产儿的救治充满信心。 此次活动还邀请了已出院的出生胎龄26周超早产儿妈妈来到现场,讲述自己在宝宝住院期间的心路历程,以自身经历鼓舞在场的各位家长。 活动现场,已上幼儿园大班的双胞胎早产儿宝宝,为本次活动献唱一首《小美满》。出生胎龄26周,体重仅780g的小朋友现场表演《上春山》,灵动的歌声、曼妙的舞姿,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姜红主任、刘燕主任为出院的早产儿宝宝进行了健康查体、生长发育评估。张沂洁主治医师、吴媛主管护师进行了全身运动和神经发育评估。王艳艳主管护师给予了有针对性的引导式教育训练。在院的宝爸宝妈们进入新生儿监护室,与宝宝进行肌肤接触,让早产儿感受37°的母爱。 活动在吴倩护士长的主持下落下帷幕。新生儿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创造生命的奇迹!呵护新生,与爱同行!让我们来年再相聚!
    发布时间: 2024-11-18 | 来自:宣传部
  • 有爱 有未来——新生儿科西海岸病区举行“世界早产儿日”活动
    我院新生儿科西海岸病区以“世界早产儿日”为主题搭建平台,提倡家庭参与式照护,旨在让早产儿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提供早产儿家庭之间的交流机会。2024年度世界早产儿日活动主题是“有爱,有未来——早产宝宝更需要肌肤接触”,活动邀请了在院和已出院的早产儿家长共同参与。 李向红主任开幕致辞,为家属介绍了新生儿科的医疗概况,展示了科室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 邵惠护士长对前来参加活动的早产儿家庭表示欢迎,与早产儿宝宝进行了有爱的互动。 李静副护士长进行袋鼠式护理小课堂,向早产儿家长介绍袋鼠式护理有助于提高婴儿对抚摸和情感的感知,并在维持母乳喂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讲解了袋鼠式护理的操作流程。 三组早产儿家庭进行了经验分享,增强了早产儿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家属对医护人员精湛技术的信任。 2014年11月20日出生的25+5周早产儿家庭也来到了我们会场,大宝贝今年10周岁了,学习成绩优异,医护人员为大宝贝准备了生日蛋糕,共同庆祝大宝贝生日快乐。 在院早产儿家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袋鼠式护理,医护人员为早产儿父母介绍了宝宝的健康状况,爸爸妈妈们见到了可爱的小宝宝们,心里乐开了花。 活动最后,李向红主任和李亮亮主任为出院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义诊,为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在人间的天使,用心呵护、用爱浇灌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早到的天使们保驾护航,祝愿所有的早产儿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新生儿科西海岸病区)
    发布时间: 2024-11-18 | 来自: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