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这个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时刻,当千家万户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有一群白衣天使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守护着生命的诞生。她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用责任和爱心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春节前夕,产科平度病区接诊了多名危重孕产妇。其中一位孕28周的孕妇在产检时发现胎心下降至70次/分,情况十分危急。产科医生迅速启动抢救预案,一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一边准备剖宫产手术。由于胎儿孕周较小,出生后风险较大,但继续待产可能导致胎死宫内。经过产儿科医生的详细解释,孕妇与家属最终同意手术。术中发现脐带扭转严重,羊水III度污染。在产科、儿科、麻醉科的多学科协作下,新生儿被安全转往新生儿科救治,产妇也在术后第3天顺利出院。
无独有偶,一位孕25周2天的孕妇因剧烈腹痛就诊。医生接诊后发现患者上腹痛剧烈,经过检查发现血淀粉酶、脂肪酶明显升高,影像科报告显示胰腺炎、腹膜炎。产科医生立即汇报产安办,组织多学科会诊,并将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血滤治疗。经过春节假期的积极救治,患者病情逐渐平稳,目前已转往消化内科继续治疗。
新春佳节,坚守岗位是产科医护人员的职责。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他们用双手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节日期间,产科平度病区共收治孕产妇40余人,分娩近30人,为一个个家庭带来了幸福的新生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产科全体医护人员祝愿所有的新生命都能健康成长,愿所有的家庭都能幸福美满!(产科 王艳)
-
春节产科不打烊,守护母婴健康一直在路上发布时间: 2025-02-13 | 来自:宣传部
-
国际学术巅峰再传捷报 | 肿瘤放疗科姜韬团队结直肠癌研究成果入选2025 ASCO-GI壁报交流近日,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胃肠肿瘤大会(ASCO-GI)盛大开幕,会议以“探索精准治疗新前沿”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肿瘤学专家,共同探讨胃肠道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突破。我院肿瘤放疗科姜韬教授团队关于结直肠癌中GDF5调控细胞迁移与血管生成机制的创新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壁报交流环节,并与国际同行深入交流,展现了我院科研团队在肿瘤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姜韬教授科研团队聚焦于TGF-β超家族成员GDF5的功能,初步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GDF5表达相对较低,并与肿瘤转移及复发呈一定关联。实验结果表明,调控GDF5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以及肿瘤微环境中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均出现了明显变化。尽管目前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但这一发现为深入理解结直肠癌的转移机制及寻找新的抗血管生成治疗靶点提供了有益启示。在此次大会上,姜韬教授团队的研究以谦虚务实的态度展现了科学探索的初步成果,也反映出我院科研人员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持续努力与不断创新的精神。与许多参会专家交流后,均对本研究表示非常认可,并表示出极大兴趣。 作为ASCO-GI年度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壁报交流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国界的交流平台,更为全球肿瘤研究领域的合作与进步搭建了桥梁。2024年11月开始,姜韬教授赴美国纽约长老会哥伦比亚与康奈尔大学医院访学一年,进一步深入进行结直肠癌相关研究。未来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基础与转化研究,期望能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共同推动精准治疗领域迈向新的高峰。(肿瘤放疗科)发布时间: 2025-02-13 | 来自:宣传部
-
双镜合璧,畅通胆道:PTC引导下ERCP取石术为复杂胆道结石患者带来福音近日,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联合腹部超声科完成一例多学科联合手术。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完成经皮经肝胆管穿刺(PTC)导丝对接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取石术。 患者周某,79岁,因右上腹疼痛10天,体温升高6天于当地医院就诊,外院CT显示患者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给予补液、消炎治疗,并行胆囊穿刺引流,仍有间断发热及腹痛,为求进一步治疗转至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 患者入院后,曹彬主任团队仔细讨论分析患者的病情,并结合各项检查化验结果后决定行ERC取石治疗。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控制血压、血糖、抗感染等治疗,2月5日,患者第一次被送进了内镜室行ERCP取石治疗。由于患者术前MRCP提示患者存在胆胰合流异常畸形,插管难度十分大,术中曹彬主任团队反复尝试胆管插管均未成功,导丝进入胰管,手术持续了1个多小时,为患者安全考虑,曹彬主任决定暂时放弃进一步操作,置入胰管支架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继续抗炎治疗,拟择期尝试PTC联合ERC导丝对接治疗的方案。 6天后,曹彬主任团队及患者均做好了第二次ERC取石治疗的准备。术前科室召开MTD,针对患者的胆胰汇合异常的特殊解剖结构,科室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估,经过紧张的讨论,决定由曹彬主任医师和腹部超声科张晓娟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ERC与PTC技术的联合治疗。即先由张晓娟副主任医师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后置入导丝,导丝穿过乳头后,由曹彬主任医师经十二指肠镜将导丝取出,后沿导丝行胆管插管后再次交换导丝置入胆管行ERC及后续取石治疗。为保证胆管的充盈或扩张,术前1天提前关闭了患者的胆囊穿刺引流管。术前当日经腹部超声科张晓娟副主任医师评估,患者肝内胆管纤细,PTC穿刺难度大,但为了患者病情需要,仍积极准备尝试PTC。 手术定于中午进行,术中张晓娟副主任医师反复探查患者肝内胆管,最终选择了一根穿刺条件相对较好的右肝内胆管,随着穿刺针进入目的胆管,拔出针芯后见墨绿色胆汁流出,标志着第一步PTC的成功。后经穿刺胆管进入导丝,X线辅助及十二指肠镜下观察见导丝自乳头开口上方进入肠腔,活检钳夹持对接法再次将导丝置入胆管,后成功为患者完成胆总管取石术并留置弯头鼻胆管于肝总管,胆汁引流通畅。术后患者腹痛消失,未再发烧,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这是曹彬主任医师与张晓娟副主任医师的第三次PTC+ERCP合作。2024年7月22日与2025年2月8日他们联合完成了2例PTC+ERC+胆道扩张导管扩张+EMBE,成功为2位胆总管占位的患者置入了胆管金属支架,解除了胆道梗阻,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次又通过联合技术完成了复杂胆管取石术。本次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多学科合作及内镜微创治疗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兄弟科室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大家绝不轻言放弃、一切为了患者的医者仁心精神。 近年来,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在曹彬主任的带领下,胆胰疾病ERCP诊治病例自2020年已经是青岛市收治病人最多的中心,2024年ERCP突破500例,实现历史性突破,并完成很多高难度手术。其中Roux-en-Y术后ERCP治疗,胶东半岛只有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能够完成此项手术;胆道子镜下肝内胆管及胆囊管结石目前也可通过ERCP途径进行内镜下取石治疗。2024年科室完成1例5岁体重不足15Kg儿童胆总管多发结石ERCP取石治疗,开创青岛地区儿童ERCP先河。 (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发布时间: 2025-02-13 | 来自:宣传部
-
小穿刺解决大问题!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近日,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谭军英副主任医师在超声内镜引导下为一名中青年男性患者成功穿刺引流胰腺巨大囊肿。 30岁的唐先生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剧烈,呈持续性,与体位变化及进食无关。患者既往急性胰腺炎病史5次,1年内出现5次,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消炎、护胃、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行CT检查示:急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囊肿大小约88.4mm×76.7mm。遂以“胰腺囊肿、急性胰腺炎”收入科室。患者入院后腹痛剧烈,每天需要多次使用杜冷丁、布桂嗪、吗啡、盐酸曲马多等止痛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等镇静药物。 考虑到患者长期使用镇痛药且需要量大,会造成患者成瘾性。针对唐先生的病情,曹彬主任与谭军英副主任医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经得患者及家属意愿,决定实施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支架置入引流术。即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应用波科超声下消化道电切支架逐步电切进入囊肿内部,释放囊肿内侧支架,适当回拉后释放胃壁内支架,见大量褐色囊液流出。患者术后当晚安静入睡,术后未在诉腹痛,未在使用任何止痛药物。患者自诉经大便排出大量褐色脓液,自我感觉较好,对科室医护团队赞誉有加。 近年来,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在曹彬主任的带领下,谭军英副主任医师、毛庆东副主任医师及张炜副主任医师等同志努力下,2021年已经成为青岛市超声内镜相关诊治第二大中心,年检查手术病例近1000例次,科室于2022年10月由谭军英成功开展了EUS-PD及清创手术,为山东省第3例EUS-PD Axious支架引流手术,是山东省第1例完成支架引流及完美清创治愈患者。2025年1月及2月又为泰安和烟台2例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实行了PD手术,成为胰腺巨大囊肿的常规手术治疗方式。(消化内科西海岸病区)发布时间: 2025-02-12 | 来自:宣传部
-
平度院区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严重车祸多发伤患者2024年12月16日,接120院前急救通知,一名中年女性发生严重车祸,生命垂危,即将送至平度院区急诊。急诊外科医生严阵以待,同时紧急联系多学科支援。入院后查看患者伤情,患者述胸腹部疼痛、腰背部疼痛、右侧腕部疼痛,车祸相关具体经过已然不知。完善患者CT等检查后发现:左肾动脉断裂伴腹膜后积血、腹腔积血、盆腔积血、全身多发骨折、左侧胸腔积血。 检查期间,患者出现血压骤降、难以维持、心率增快的休克表现,急诊外科医师判断病情危急,立即给予输血、升压等抢救措施,经医务处协调,多学科会诊后,决定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行开腹探查术,由泌尿外科牵头立即组织多学科进行开腹探查手术,在麻醉科保驾护航下,胃肠外科、胸外科、肝胆胰外科协助台上会诊,术中见腹腔、盆腔积血,肠系膜出血,降结肠部分阶段缺血坏死;腹膜后积血,左肾动脉断裂出血,腰静脉损伤出血,腰大肌表面多处渗血;膈肌破裂。患者病情危重,由泌尿外科分离出左肾动脉断端,切除伤肾,果断处理腹膜后出血情况;胃肠外科切除缺血坏死部分肠管并做结肠造口;由胸外科缝合破裂膈肌,胸腔止血。这场凶险的手术持续了长达7小时20分,术中输注红细胞10单位,血浆800ml,自体血回收600ml。这是一场对医护人员体力与脑力的极限考验,然而,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与精湛的医术,成功完成了这场艰难的手术。 术后,患者被转至重症医学科,专业的医护团队接过了生命守护的接力棒。24小时不间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平稳度过术后的关键时期。 这是泌尿外科平度病区第二次成功救治外伤肾动脉断裂急危重患者。不仅彰显了科室在处理此类危急重症方面的技术水平,更体现了院区多学科联合协作模式的高效。经过平度院区全体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患者体征平稳。在寒冬午夜,医护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在生死边缘为患者开辟出一条重生之路,让更多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与曙光。 泌尿外科平度病区一直致力于为胶东半岛广大百姓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和技术,坚定的履行科室“博学求精、厚德济生”的文化内涵,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泌尿外科平度病区 郭珈铭 袁效良)发布时间: 2025-02-12 | 来自:宣传部
-
平度院区护理院感处举办可复用器械预处理视频大赛为进一步规范可复用器械预处理操作,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平度院区护理院感处近期组织了可复用器械现场预处理视频大赛。此次活动吸引了院区13个科室的积极参加,共计提交了21个作品,30人参赛。 视频大赛于2025年1月14举行,由周军副院长主持,外科总护士长栾瑞红、内科总护士长房芳、门急诊总护士长王惠、供应室护士长姜爱卿、护理院感处副主任庞旭峰及孙晓玲担任比赛评委。 参加比赛的每个作品都充分展示了选手们在可复用器械预处理方面的规范操作和严谨态度。评委们从操作流程、消毒效果、防护措施、视频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3名,平度院区党委书记姜彦、副院长姜政、副院长周军及院长助理徐浩为获奖人员颁奖。 此次比赛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一次对可复用器械预处理规范操作的全面检验和提升。护理院感处将继续依托“全球手卫生日”“感术行动”“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及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不断打造“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感控文化,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技能,切实守住防控底线,共同推动院区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平度院区护理院感处 孙文瑜)发布时间: 2025-02-11 | 来自:宣传部
-
管理门诊市北党支部组织学习《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主题党日活动2月10日下午,按照医院党委部署,管理门诊市北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 首先,支部书记张杰涛领学《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相关章节,强调了学习健康中国论述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深刻领会,不断实践。 随后,医院纪委委员、市北院区党总支书记边文超对党员进行“履职尽责、发挥好监督‘探头’作用”的廉政培训,通报了近期医疗系统典型案例警示,号召全体党员以案为戒、警钟长鸣,以严的基调、实的作风,共同守护医院的政治生态和行业的清风正气,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理门诊市北党支部)发布时间: 2025-02-11 | 来自:宣传部
-
默默耕耘筑梦想,砥砺前行展风采——口腔颌面外科举办护理授课比赛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教学能力,促进护理知识的传播与创新。近日,口腔颌面外科市南护理单元举办了2025年度第一届护理授课比赛,大赛共有11名护理带教老师参赛。郑莉莉护士长及其他护理老师担任评委,最终1名优秀的授课老师脱颖而出赢得比赛。 选手们通过幻灯片、教学教具、情景模拟等教学工具,围绕科室疾病的相关护理常规,展开细致讲解,授课内容主题鲜明,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护理专业课。郑莉莉护士长从幻灯片的制作、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等方面对参赛选手给予点评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鼓励大家既要在临床一线做好本职工作,也要注重自身理论教学水平,为医院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经过激烈角逐,牟兰兰副主任护师获得第一名,其他参赛选手均获得优秀奖。 本次护理授课比赛进一步促进了参赛护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教学改革,为医院护理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口腔颌面外科 时明波)发布时间: 2025-02-10 | 来自:宣传部
-
平度院区成功举办“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行——成长大作战”平度站公益活动2月8日,由人民日报旗下健康时报主办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公益活动走进我院平度院区,共同普及正确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并邀请权威媒体科学传播。 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社健康行项目负责人许静,我院平度院区副院长周军、我院医务部副主任孙晓方、平度院区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李树法教授生长发育专家团队(辛颖 病区副主任、郭彦君)出席,80余名儿童及家长参加活动。活动由李树法教授主持。 周军副院长致辞,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生长发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平度院区作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一院多区、五位一体”的医疗版图中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同质化管理,按照“大综合、大专科、有特色”的院区理念,大力发展优势学科,高度重视儿童健康事业,在生长发育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此次义诊活动,为广大儿童提供免费生长发育评估、骨龄测定、专家咨询等服务。这是医院及院区践行以“成长大作战”为主题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回馈社会、服务群众的积极举措。相信通过此次义诊活动,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孙晓方教授致辞。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生长发育问题日益凸显,矮身材、性早熟等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此次义诊活动,旨在通过科普教育、骨龄检测、专家咨询等方式,帮助家长科学认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近年来,医院引进了先进的骨龄检测设备,培养了专业的生长发育团队,并持续开展成长天使基金医疗救助、健康科普讲座、生长发育义诊等服务。义诊活动既是公益责任的延续,也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理念的体现。 许静女士表示,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发起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有12年时间,走进600多家医院与知名儿科专家深度沟通,通过讲座和义诊等多形式传播生长发育科学知识,是扎实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行的重要手段。希望医院、专家、媒体和社会各界携手继续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让更多家庭受益,也让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副主任、病区主任李树法教授致辞,矮小、肥胖和性发育异常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话,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未来人生,平度病区自2022年举办以“抓住人生最后一次长高机会”为主题系列义诊活动27场,累积为3500余名儿童提供专业的生长发育咨询服务,呼吁广大家长重视儿童生长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获益! 义诊现场,郭彦君为现场参加活动的家长进行科普讲座,了解正常儿童的生长规律以及发育异常的表现,同时生长发育专家团队李树法教授、孙晓方教授、辛颖副主任为3-16岁儿童免费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免费测骨龄。义诊活动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共接诊了八十余名儿童,医生认真查看孩子的相关检查资料,耐心解答家长在孩子生长发育方面的诊断、用药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疑问,深受家长的好评。今后,平度院区将继续延续相关公益活动,为平度市儿童生长保驾护航!发布时间: 2025-02-10 | 来自:宣传部
-
守护生命丨多学科协作 为重症甲亢危象患者点亮希望之光除夕夜的青大附院依然灯火通明,远处传来的鞭炮声与监护仪的滴答声交织成特殊的新年序曲。在万家团圆之际,核医学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正经历着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营救,为71岁的甲亢危象患者托起生命的曙光。 姜阿姨因下肢水肿1月余入院,既往有7余年的甲亢病史,自行停抗甲状腺药物半年。转入核医学科时,她的心率升至180次/分,并伴有房颤、发热,体温38度以上。另外有谵妄、腹泻与严重电解质紊乱更让病情雪上加霜。"这是典型的甲亢危象!"核医学科团队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复方碘溶液封闭甲状腺,丙硫氧嘧啶阻断激素合成,氢化可的松对抗全身炎症风暴……核医学科治疗团队彻夜未眠,但患者心率仍顽固徘徊在150-180次/分,每一次心电波动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紧绷的神经。鉴于病情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核医学科立即联系了心内科和内分泌科进行紧急会诊。经过内分泌科付正菊教授及心内科专家的共同商讨和评估后,决定将患者转入ICU进行进一步救治。 ICU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监护和治疗。其中,输血科血浆置换治疗作为关键治疗手段之一,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病情。期间核医学科不断与患者家属及ICU医生进行沟通,安抚家属情绪,指导甲亢危象治疗。经过一系列精心救治和悉心护理,患者的病情终于出现了明显好转。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治中,处处可见医者仁心的温度。如今病情平稳的姜阿姨已从ICU转回核医学科,医护人员为她制定个体化碘-131治疗方案,甲亢症状缓解,平稳出院。病床旁的窗花映着朝阳,心电监护的规律节拍仿佛新春的鼓点。这场跨越学科、超越节日的生命守护,不仅展现了现代医学多学科协作的力量,更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初心——在白衣战士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节假日,只有永不停息的生命守卫战。发布时间: 2025-02-08 | 来自:宣传部
-
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燕参加门急诊党总支2024年度支部书记述职会议并做廉政教育2025年2月6日下午,门急诊党总支各支部书记述职会议在市南院区阶梯教室召开。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燕,院纪委委员、市北院区党总支书记边文超,门急诊党总支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委员)、党员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群众代表等近40人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结合本次述职要求对支部书记述职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 会议由门急诊党总支书记郭慧玲主持。门急诊党总支14位支部书记(委员)就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整改情况,以及未来工作规划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述职报告。各支部书记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围绕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深入学习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汇报,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规划。 郭慧玲书记进行门急诊党总支2024年度工作述职报告,并对所有党支部的工作进行集中点评,指出支部工作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根据医院党政工作要点及要求,郭慧玲书记布置了总支委员会讨论通过的2025年总支工作重点:一是要加强政治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医院发展,围绕落实医院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任务,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支部标准化建设,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总支和支部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并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党支部工作组织力;三是要不断增强党员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党员教育与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入落实“两个责任”,以落实责任为抓手,以强化监督为重点,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廉政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医院纪委委员、市北院区党总支边文超结合政策要求与典型案例,强调了医疗领域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详细剖析了近期通报的医疗系统典型案例,警示参会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筑牢思想防线。同时,他还提出了支部书记的“三个必须”,即必须筑牢思想防线、扎紧制度笼子、强化作风建设,共同守护医院的政治生态和行业的清风正气。 急诊普外科主任李世宽作为民主党派代表对2024年门急诊党总支各支部的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支部在党的建设、组织生活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支部能够精准理解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确保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并且成功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展望2025年,李世宽主任期望各支部能够再接再厉,持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贡献。 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黄燕发表总结讲话。她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门急诊党总支各级党组织都踏实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支部书记更是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门急诊党总支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深思熟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各支部的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同时,黄燕书记对参会人员进行了党风廉政和行风教育,传达了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及十二届山东省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她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党支部作为党组织执行工作的基石,各支部必须深刻理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要紧密围绕上级的指导方针和医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方面,要加强团结,统一思想,集中力量,为医院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各党支部表示,将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2025年,各党支部将致力于扎实推动党建工作,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作为坚强战斗堡垒和党员作为先锋模范的作用,以推动科室和个人的持续进步与发展。发布时间: 2025-02-07 | 来自:宣传部
-
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二〇二五年第二次理论学习会2月6日,青大附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二〇二五年第二次理论学习会。 会议由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党委书记、青大附院党委书记蒋光峰主持。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有关内容,紧密围绕民主生活会的主题进行集体学习研讨,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牢思想基础。 中心组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就学习内容进行了讨论。 青大医疗集团副院长贾绍友发言。他表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深化改革、医疗服务、科研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青大附院纪委书记黄燕发言。她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清廉医院建设,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开展警示教育、涵养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全院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营造遵规守纪、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 市北院区党总支书记、医务部副主任边文超谈心得体会。他表示,市北院区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提高医护员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推动院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蒋光峰书记作总结讲话。会议强调,一要持之以恒凝心铸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做好“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深化改革,统筹抓好医院各项工作。二要建立健全党纪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要常态化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底线意识,绷紧纪律之弦。三要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清廉医院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四要准确把握目标要求,严格规范程序,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要全面梳理问题,深挖问题症结,找准思想根源,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此次民主生活会取得实效。发布时间: 2025-02-07 | 来自:宣传部
-
春节“医”线守护,书写生命奇迹 —— 24小时无休的神经外科团队为生命“守岁”当除夕的钟声叩响万家团圆的门扉,当绚烂的烟花点亮岛城的夜空,神经外科的手术室里,一场场与死神的无声博弈却从未停歇。当大家沉浸在阖家欢聚的喜悦中,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却以手术刀为“利剑”、以无影灯为“星光”,在生死线上争分夺秒,用专业与奉献为患者筑起生命的防线。 春节期间,神经外科各病区共完成急诊手术19台,包括脑动脉瘤破裂开颅夹闭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急危重症手术。作为国内著名的脑动脉瘤救治中心和省内领先的神经外科急危重症诊疗中心,科室医疗团队有着丰富的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救治经验和极强的责任心,即使是在春节放假期间,也全心全力为患者保驾护航。 神经外科崂山病区:春节假期共完成急症手术7台 除夕夜,神经外科崂山病区科接诊了一位重症患者。年近七旬的王先生近半月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且症状逐渐加重,伴随记忆力下降,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名字,逐渐出现意识模糊和肢体偏瘫症状。迫不得已,除夕夜儿女带王先生就诊于崂山院区,经检查,王先生被诊断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并出现了脑疝的征象,传统的钻孔引流手术方式难以完全清除血肿,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时间紧迫,神经外科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王超副主任医师和赵凯主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神经内镜辅助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团队成员紧密配合,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在神经内镜的精准辅助下,全部清除了血肿。术,经过神经外科监护室的悉心照料,患者现已恢复了意识和肢体运动功能。 大年初一,神经外科崂山病区接诊一脑出血患者。芳龄26岁的王女士,正月初一突发意识障碍,由其父亲从即墨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颅脑CT检查发现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量约60ml。王超副主任医师和孙京先主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急诊科、手术室和麻醉科通力配合下,不到一小时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转危为安。在神经外科监护室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术后第二天便恢复了意识和语言功能。 神经外科市南病区:春节假期共完成急症手术5台 大年初三,一位老年男性因突发头痛、昏迷就诊于市南院区急诊神经内科。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患者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致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外科朱蒙医师会诊后紧急向丰育功主任及栗世方主任汇报,经团队讨论决定立即为患者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并迅速与手术室、麻醉科、ICU等科室沟通协调。手术由栗世方主任医师和朱蒙主治医师为患者进行,持续大约5小时。术中发现患者颅内压力高,出血量大,出血责任动脉瘤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动脉瘤体积较大,张力高。栗世方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成功夹闭动脉瘤并保护了正常血管。术后患者返ICU综合治疗,目前已恢复清醒。 神经外科西海岸病区:春节假期共完成急症手术5台 除夕夜,神经外科西海岸病区经历一场紧张的救援。一例脑出血的患者由当地医院转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入院时神志呈嗜睡状态。当地医院颅脑CT显示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完善脑CTA考虑患者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率高,手术风险大,一旦再次破裂出血,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目前,脑动脉瘤治疗方式主要有介入栓塞治疗和开颅夹闭治疗两种。由于该患者动脉瘤较小,经神经介入科会诊讨论,认为介入栓塞治疗困难,建议行开颅夹闭治疗。 陈兵副主任医师经过术前充分研究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评估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后认为可以行开颅夹闭。陈兵副主任医师术中提前显露双侧的大脑前动脉以备临时阻断,暴露动脉瘤瘤颈后,置1枚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显微镜下约半小时完成操作。术后病人拔出气管插管安返病房。目前患者神志清、精神好、肢体活动正常,无术后并发症,患者和家属对治疗非常满意。 神经外科平度病区:春节假期共完成急症手术2台 大年初六,神经外科平度病区收治了一名危重患者。72 岁的刘先生在家中突发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倒地,呕吐,随即意识进行性下降。家属将其紧急送往当地医院,行 CT检查显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由于脑内出血量较大,病情危重,家属将其转来我院。到我院时,刘先生已陷入昏迷,复查 CT检查显示右侧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出血量约60ml,脑组织受压明显,病情危殆。 神经外科团队焦迎斌副主任医师和王志兴主治医师迅速启动应急流程。由于患者出血量大且位置深,传统开颅手术创伤风险高,团队决定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术中精准定位血肿腔,完美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同时避免损伤周围功能区脑组织。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生命体征逐步稳定!发布时间: 2025-02-06 | 来自:宣传部
-
神经外科成功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推进会“ 2月3日,神经外科充分利用春节假期,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推进指导会。副院长姜彦、科研与外事工作部主任陶诚莅临科室走访指导,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栗世方、神经外科崂山病区主任闫志勇、神经外科市南病区主任郭品及科室重点申报人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栗世方主任主持。 会议伊始,栗世方主任对神经外科的科研现状进行了全面汇报,系统分析了科室在科研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对2025年神经外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人员进行了详细梳理。 随后,神经外科各申报人员依次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基础和标书撰写情况,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申报思路。 会议最后,姜彦副院长和陶诚主任对神经外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申报人员进行了逐一指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会议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科室人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热情,显著提升了神经外科重点申报人员的标书质量,为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布时间: 2025-02-06 | 来自:宣传部
-
26年,我们一同走过“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我们来相聚,带着满满的关爱,祝福你好运常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响起,一场特殊的庆生会正式开始——2025年1月20日,血液净化科市南病区的医护团队为科室透析龄最长的患者安大姨庆生。 安大姨是血液净化科市南病区透析龄最长的患者。1999年1月20日,48岁的安大姨第一次来到透析室。如今,74岁的她已在这里与医护人员们共度过了26个春秋。每周1.3.5,每次 4小时的血液透析,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坚定的血透治疗,成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最准时的约定。作为血透室最“资深”的患者,安大姨早已把自己当成了科室的一员。她带着骄傲说道:“陪我的医生护士有的退休了,有的调走来,又来了新的医生护士了。血透室是我第二个家”,护士们说:“安大姨看着我们长大,我们护着她,一直到老!” 萍水相逢,朝夕相对。共历生死,共赴未来。寻常的日子,寻常的岗位,寻常的透析间里,完成了最长情的双向陪伴。(血液净化科 李海娜)发布时间: 2025-02-05 | 来自:宣传部